高三真的熬夜熬到凌晨两点吗?

 助眠资讯 2023-11-09 转载 

回答作者:封之秋

最好不要,我身边的学霸没有一个会熬夜的。

高三时我的室友是一个学霸,年级第三,模拟考试成绩677分,被众人看好,很多人问他学习方法,他从来都是说没有方法,于是大家都猜测他是熬夜学习了。可我知道其实并不然。

学霸哥晚上十点下课,回到宿舍就泡脚和我们聊天,熄灯后会拿个灯看书,而且是一边看一边和我们说话。他通常是看到十一点半,没错,学霸哥每天十一点半必定睡觉谁也拦不住。

他有一个闹钟,我们都很讨厌的闹钟,因为闹钟会在凌晨五点半响起,那个时候他就起床刷牙,然后坐在床上看书。不得不说是个猛人,这个方法一直坚持了整个高三,在他的带动下宿舍八个人都行动了起来好好学习。

高考结束,学霸哥也不负众望以683分成绩考入心仪的大学。我们一群混子没有熬夜刷题,没有补课,就是这样规律的作息时间,我从570多分也到了630分。

高三不一定要熬夜,但是一定要努力。

回答作者:最爱吃包子

作为高三党的父亲,每次开家长会,儿子他们分管教学副校长都唠叨:“高三学生,夜里一点之前睡觉就是犯罪!”对此,我特别反感!



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不同,学习的高效时段也不同。在甲眼里是熬夜,在乙却觉得特别舒适,这种情况是常有的。

当年,我学习最有效的时间是凌晨三点至四点。每逢大考,我都会早早入睡,凌晨准时起床。那一个小时,我心无旁骛,效率极高。当时我玩得不比别人少,睡得不比别人迟,偏生成绩还不赖,在同学眼里还算得上个贪玩的学霸形象。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是这样学习的呢?



而我儿子就不适合我这种方式,他习惯在晚上11-12点学习。据我观察,11点之前,我俩还唠唠嗑,学习节奏有些慢条斯理;一到11点这个时间段,他就全神贯注,好像忘了我的存在,应该是进入了“心流”状态;而一过12点,他就又疲态尽显了。


所以,我从不赞同他熬夜。有两回他任务重,干到快凌晨1点才上床休息,结果,第二天就免疫力下降。感冒缠绵一星期,实在得不偿失。


学生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唯一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应该尊重差异,取最大公约数。平常,在校教育教学不就是这样的么?


所以,自学时间还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相对恒定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吧。



再有,“熬”这个词总让人觉得难受甚至痛苦,引起的全是负面感受。在此状态下学习想必没有很棒的效果。


依我之见,学多长时间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时段,享受高效的学习时光。这里面没有什么该不该,而是适不适合。

最后,祝愿高三党们都能在今年的高考中,正常发挥水准,对得起这些年洒下的汗水

回答作者:知乎用户GRsAxw

相信经历过高三的人都知道为了学习,睡眠时间被一再缩减,确实也见过很多学霸晚睡早起学习的样子,很多人就想知道高三到底需不需要熬夜学习。

个人认为熬夜学习只适合极个别学生,多数学生最好不要使用这种学习方式。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你们来说,可能总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多复习还没有进行完。这时很多同学会选择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做题看书背资料。

然而这种夜猫子的复习方式只适用于少数人,也就是那些尽管前一天熬夜很晚,第二天仍然能够精神抖擞的去上课的人。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熬夜太晚的话不仅学习效率下降很多,而且还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和学习,这是有弊无利的,并不可取。

记得本人当时就是信誓旦旦的想要好好学习,每天晚睡早起,晚上睡不了几个小时,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终于病倒了......之后就回家输液,休息了很久,大家都知道经常熬夜其实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如果身体不适合熬夜,不要逼自己去熬夜,这样会得到得不偿失的结果。

还有部分人是看别人都在熬夜学习觉得自己不熬夜是不对的,进而产生一种焦虑感,其实duck不必,不要自己不适合熬夜还要去做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熬夜在假装学习,第二天也没有精神,身体和学业一样都没有提升,还不如在该睡觉的时候抓住睡觉的时间好好休息,第二天好好的学习,也可以提高效率的。

那么再说一下,如果适合熬夜学习的人应该怎样熬夜学习,熬夜绝对不能做无用功!

1、明确当天晚上学习的目标

开始学习前,一定要用笔在纸上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不致于手忙脚乱。 如果目标没完成就睡觉会充满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2、少喝饮料多喝水

一般晚上学习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 咖啡因对提升学习效率不见得有效,即使有用,也仅能维持短时间效果。如果你真的要喝,一定要喝热的,浓度不要太高的饮品。糖也是一样,会减慢你大脑的思维速度,影响你的判断。最好多喝水。

3、选择好一点的台灯

合适的灯光会让你的眼睛舒服,反之容易使眼肌疲劳、视力下降。同时合适的光线,也不容易犯困。

4、利用好最开始的15分钟

这个时间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你就心猿意马,看东看西自然是不行的。 只要专心致志的学习15分钟之后,你就开始步入正轨了,之后的学习都会是一帆风顺,你也会信心大增地继续学习了。

5、学习40分钟左右要休息一会

可以站起来,到处走走。或者去喝水,看看外面,用凉水洗脸,深呼吸20下,用手搓搓脸和耳朵,听一些节奏很强的音乐也会有帮助。

回答作者:神奇荷包蛋

首先,要说一下体质这个东西,有的人每天睡三四个小时,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有的人每天睡快10个小时,但是白天依旧会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第二种居多,高三确实很紧张,睡眠时常都处于不足的状态,所以还是不建议熬夜熬到凌晨两点的。

我之前高三有过一段时间是同宿舍的人有人起很早,自己不起总会觉得比别人少学习了,于是自己也暗暗发誓要早起,也确实每天都拖着身体起来了,前几天可能有新鲜感以及学习的驱动力,每天学习的很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

没过几天,早上吃完早饭后还是比较清醒的,但是到第三、四节课的时候,整个人就困到爆炸,听课总是听的云里雾里的,课上的东西过去了就过去了,根本不是早起或者晚睡可以补回来的,毕竟没有老师会再给你讲一节同样的课。

更严重的是,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光荣的生病了,有些人的体质就是这样的,睡不好抵抗力就会变低,就会更容易生病,请假回家输液,一个星期之后又回到了学校,请假期间的这些课更是不好补回来的,所以高三比起请假,还是好好休息为好。

其次,就是来说一下效率问题。

效率这个事情不是说你熬夜、早起,就可以多学习了。

最根本的在于要有计划的学习,并且按照计划去脚踏实地的做才可以。就比如你看别人熬夜,你也熬夜,别人熬夜也是有计划的熬夜学习,你熬夜学会这个学会那个再玩一会,看别人睡了你也睡了,学到的东西一样吗?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建议如果某一段时间内你学习到的东西比较难,已经在不浪费正常上课自习的时间下还需要额外的时间去进行学习,那么可以选择熬夜来学习这一阶段的东西,学会了之后还按照正常的计划走就可以了,不建议长时间高强度学习,容易身体出问题,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最后,高三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压力比较大的,请大家在最后的时间放平心态,相信自己,提前祝大家高考顺利!!!

回答作者:国家玮-高考语文

遇见很多学生总认为学语文就是背,总爱疯狂刷题,再疯狂背答案,遇到考试就是不得分。平时上课准备n支颜色不同的笔,咔咔记笔记,根本停不下来,考试依然不进步。

他对于语文学习的理解非常错误,以为语文就是背。国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每个班里都有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一字不差的可以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誊写在本子或者试卷上,老师怎样讲的,他们肯定是怎样记的。这样的同学总会自己感动自己,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输入,觉得自己非常努力,因此语文成绩肯定假以时日就会变得更好。

对不起,一个只会在听课时把老师讲的东西记得满满当当的同学,国老师想告诉你,这样的同学根本就不是一个很努力的同学。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偷懒方式,就是把别人给你讲的东西以欺骗自己的方式全部都誊写在你的卷子上。你不用动脑,你不用去想任何东西,只是机械性记录。今天我来告诉你,刷一亿道题,记一亿个笔记都没用。因为是人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的过程,而是一种情商、思维以及认识的转变。如果只是不加思考地当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你也不会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需要你答什么,也不清楚可以以何种方式思考作者的意图。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找不到语文学习的底层逻辑,所以我说刷一亿道题,记一亿个笔记都没用。

那国老师有什么办法,让孩子们能在学习更加有效呢?

请看这里。

作为一名从教15余年的高中语文老师,我想告诉大家,学习不是驴拉磨似地自顾自地向前走,只有依靠良好习惯和掌握学科的底层逻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也有十数载了,接触过很多学生。

看着他们挣扎于语文的备考,迷茫而又焦虑。

也看到很多学生还在凭借第六感做题,答对了不知道为什么对,答错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错。

“五三”刷了好几遍,解析也看了许多,道理都懂,可自己去做怎么也想不出那个所谓的“采分点。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大家不会学语文,不知道学习语文用什么方法!

希望大家不要陷入低效的“假努力”的陷阱中,其实只要大家明白了以上我说的两点,没有理由不拿高分。

※ 码字不易,请各位同学给认真码字的国老师一个真诚的赞,听说有随手点赞习惯的同学语文都逆袭130了~(疯狂暗示!!


本文将分为四大部分:

PART 1 能让你事半功倍的学习习惯

PART 2 高考语文冲刺130+复习指南

PART 3 高考题型拆分,了解高考语文的底层套路

PART 4 基础知识汇总

PART 5 重点题型训练

一、让你事半功倍的学习习惯

01 “与错题斗,其乐无穷”

(1)盲目刷题不是目的,攻克错题才是关键。错题是宝藏!

很多同学对完答案匆匆翻到下一套卷子,NO! 不要沉浸在这种虚假的低效努力中!!
对错题视而不见,就像是渔网上的漏洞久久不修补,只会越来越大。
摆正它的重要性后,我们来看看怎么用。

1.错题本“三记三不记”准则

三记指的是我们必须要记录在错题本的三种情况:

① 记录很多人都错了的题
即使有的时候你没有做错,但对于老师提到的一些重点题目题型,也需要记录在错题本上。这样做能够确保自己在易错点上不犯错。

记录因为简单的知识点没想到而失分的题
简单的知识点没想到往往是由于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有漏洞,而且越简单的知识越基础,越基础的漏洞对整体学习的影响越大。

记录自己错误超过2次的题
当错误超过2次就说明这个知识点你并没有完全掌握,如果不加以重视,一定会错第3次、第4次,所以很有必要在一开始就给它足够的重视。

三不记指的是我们没必要记录在错题本的三种情况:

①不记录超出自身能力的题,比如压轴题
我们必须明确,在高考中并不是每个人的目标都是满分。所以不需要把精力花费在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题目上,确保能力范围内的题目不出错误,一样能够得到满意的成绩。

②不记录还未熟练掌握的新学知识错题
在我们刚接触一个全新的知识点时,由于掌握不牢就比较容易做错题目。这个时候的错题也没有必要记录。

不记录明显的偏题、怪题
这类题目很多只会出现一次,不具有典型代表性,也不需要记录。
错题本的记录确实会花费很多时间,但大部分的时间消耗是由于我们不会选择需要记录的内容。按照错题本记录的“三记三不记原则”来操作,会大大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2)怎样写错题

解决了记什么的问题,下面说说我们怎么记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错题本记录方式,都是一道题搭配正确的解答方式,搭配我们五颜六色的彩笔标注。这种记录方式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必须要明确:

整理错题本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将问题和答案抄写一遍,更重要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寻找出现类似错误的解决办法,从而确保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记录错题时,可分为两个部分:↓↓↓

正面记录题目、错题原因标签化:在题目右侧的原因分析栏记录错误的类别,比如审题错误、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等。
背面记录答案、错题对应知识点:翻过来重点记录错误所对应的知识点,比如是在哪一步出现的计算失误、公式用错等。

也可以将一页纸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记题目(或直接粘上错题)、原因,下面记录答案、知识点、方法。

这样做的价值在于,我们只记录有价值的题目,并将题目和答案分开,专注回忆错误点,帮助我们在今后遇到同类题型时可以准确辨认出曾经的易错点,避免重复性错误,保证“会的都对”,从而达到真正的进步。

(3)如何有效复习错题本?

接下来,就是将所有的错题盖住答案重新做,若能很快写出,则是真的学会了。请记住,一定要“很快”!因为,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

若放任错题不管,或只是“听懂”了,而没有去重写一遍。则积累的“炸弹”就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就在考场上爆炸。

有同学说,我把这些错题的步骤都背过了。这样真的有效吗?

若是真能把这个科目所有的错题步骤全部熟练背下来,那早就天下无敌了。


02 学习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堕落,该如何为自己创造学习环境,让自己学得下去?”

首先,关于“为什么在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堕落?”

这个太正常了,大家可千万别因为这个就责怪自己。

这其实特别好理解,大家先跟鹅会长想一个词“学校”,对应的你是不是就想到了“学习”?

因为学校对我们来说就是学习用的,一走进教室,看见写满粉笔字的黑板,整齐的课桌椅,摞得比人还高的书本...一切都和学习有关,一切都在暗示着你“要学习了”。

所以只要身处学校和教室,我们就会条件反射地让自己去进入“学习”的状态。

但是“家”呢?家这个字,就会让我们理所当然地联想到家人、饭香、电视机...都是让人感到温暖和放松的东西。这个环境本来就没和学习挂钩过,在我们的印象里,家就是用来休息和当咸鱼的。

所以明白了嘛?不要质疑自己自制力太差、能力不行,你不是一个人,你的同学们和你一样。
看到这里,你应该重拾信心了吧,这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就是几个自制学习环境的简单方法,看完就能马上实操!

(1)开辟“学习生态圈”,为自己打造一片学习角!

环境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不仅能给人暗示,还能促使你去做符合环境特性的行为。

所以如果是在家学习,很简单,你就专门划出一个区域,比如客厅的某个角落,当然专门的一个房间更好,在那里布置好专属于学习的桌子、椅子、书本,甚至一切你需要的学习用具。

记得一定要把无关的东西清空,让这个区域专属于学习,这个区域里的所有物品都为学习所用。

严格一点,哪怕是桌上的餐巾纸,也不要随意去抽,哪怕平时休息的那把椅子再舒服,也不要在学习的时候去坐。
之所以这么苛刻的原因只有一个:让你看到那个区域的一草一木,唯一能想起的就是“学习”!

(2)做一只有危机感的沙丁鱼,你需要学习的氛围!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为窒息而死,这样味道就不新鲜了。

后来有人发现在鱼槽里放进一条吃鱼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就会四处乱窜。这样空气被搅动,缺氧问题解决,大多数沙丁鱼就能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在学校里,你身边努力学习的同学、学霸,甚至是你看不爽的人就是那条“鲶鱼”,能让你产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从而充满动力地去学习。

但当你回到家中,没有了竞争对手,你的紧张感就会被淡化,从而失去学习的动机和压力。
假期我们也许不能和同学们呆一起,但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线上学习打卡活动,获取共同学习的氛围。行为都是有传染性的,只要看见有人在学,你也会跟着去学。

快做回一只有危机感的沙丁鱼,别因为慵懒而缺氧死亡,别回到鱼槽才发现除了你还是沙丁鱼以外,其他人都变成了鲶鱼。

(3)不要让嘈杂的环境成为你不学习的借口!

很多同学会说家里环境吵,老妈一会儿看电视的,老爸一会儿搓麻将的,弟弟一会儿哇哇大哭的...根本学不了!
在学习的时候被吵到,有多烦。每次被吵,可能正到了破题最关键的一步,可能是注意力刚集中的时候,所以一旦被打断,整个人就会变得异常暴躁。
但家人肯定不会故意打扰你,很可能是他们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或者不懂你在做的事情的重要性。

一定不要独自忍耐情绪,甚至以此作为不好好学习的借口。和家人沟通,当你意识到家人都这么维护你时,你的学习还会因此变得更有动力

(4)制定每日任务规划表,记录每一次收获!

按紧急程度在纸上写下一天的工作内容,然后逐项完成,这个方法不仅能让我不忘事,还能保证效率。
首先准备好你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把草稿纸,放在右上角。在草稿纸上面写下:

【当下要完成的任务】
拉回:
备忘:1.2.3.…
无法专注的根源是信息干扰,而一味逃避信息源甚至会加剧大脑的负担。

因为当你正专注一件事时,突然冒出的另一件事会让你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去做就会打破原来的专注,如果不做,你的大脑又会分担出一部分注意力来记住这个信息。

所以,每当有杂念浮现,你需要快速辨别,如果是毫无意义的杂念,就在“拉回”栏打一个勾。如果是有意义的信息,就在备注栏依次记下。

核心原则是,在学习过程中,只要与你当下要完成的任务无关的东西,无论是什么,统统只能先记在纸上。

等完成目前的任务后,再根据纸上记下的东西依次完成。

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冒出无数杂念,每一个杂念在意识到的时候,大多都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及时在纸上记录,就相当于制造出了一个大脑后台,把前台完全放空,保持稳定集中。

【发一个福利,打印下方文件,我和开明团队花了2个月的时间,总结了1.8G的高中语文干货资料,让你从100快速到130分,现在免费送给你,私信可领取】


03 如何高效上课?

听课是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很重要,而会听课就更重要了。以下是科学的听课方式,对比一下自己的听课方式,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养分,改善听课效果。

1、听课时最关键的是能时刻跟上老师的进度,积极思考

上课的时候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获得知识不仅快而且掌握牢固。要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课,尤其是当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200%的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这个问题的。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不只是盯着问题的答案。听懂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这样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之后就了然于心了,以后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其实,一般学生对高中或初中的知识都能掌握百分之八、九十。尖子生和普通同学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弥补知识上的漏洞。那些漏洞,往往是理解这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不能看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并分析出题中的未知条件,就全靠它了。这才是考试、做题时,深刻理解题目的根本、答为所问的根本。

2、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

上课时不仅要听老师讲思路,同时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做法,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就应该举手告诉老师,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对于答主观题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上课也就变成很有乐趣的学习活动了。另外,上课要专心听讲并注重与老师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消化吸收、理解新知识,并且可以获得老师更多的反馈和关注。

3、不同学科“听法”也不同

如果是理科课程,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如果是文科课程,比如政治,要注意听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而历史课又要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

4、听课需要“批判地吸收”

有时听课会经常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说具体点,就是老师本身的语言或行为对学生的听课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老师的讲课风格存在差异,学生就会暗地里评价老师,这个老师讲得好,爱听,就好好听;那个老师讲得不好,不爱听,就会轻视,不好好听。其实这样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作为学生不要过多受此影响,要善于批判地吸收。另外,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比如:老师这节课讲了一百句话,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哪些是说明性语言,哪些是过渡性语言,这些语言彼此关系如何,重点要记住哪几句,等等。

5、做笔记

做笔记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有重点地以最简略的语言记录老师的讲题思路和方法的眼、脑、手、心同时运动的智力活动过程。

课堂笔记方面,首先要记录老师讲课的要点(并不是每一句话)。笔记中特别注重标明重点、难点和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留待课后自己消化。笔记不是记录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而大部分是自己在听课时的思考,包括老师教的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疑问的解答,一部分是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很少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思考,同时要迅速捕捉到他关键性的语言并记下来,从而较完整地记录下老师的思考、分析、论证过程。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先听懂老师的分析思路,下课后再根据这些提纲挈领的东西丰富和完善笔记。

另外,每一门科目都有自身的结构,学习过程中如能按照学科自身结构记笔记必能事半功倍。同时,笔记与一个人的思维紧密联系,如果可以摸索形成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笔记结构,那么便已初步掌握了该学科的思维方式,自然会促进该学科的学习。

6、课后“静思5分钟”大有学问

一般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和最后几分钟是重要的,因为通常老师会在前几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而在最后几分钟复习这节课讲的内容,所以在这段时间一定要认真听讲,这样可以减轻课下复习功课的压力,非常有效。

同时更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课上刚讲过的一些关键的思路理一遍。而通过静思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程详细审视一遍,可以轻而易举地划分题型,并记忆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这样可以保证思维的连贯性。所以,5分钟的课后静思等效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后复习50分钟。


04 如何科学归纳?

①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归纳总结

如果知识绞成一团,似是而非,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掌握自己心里不清楚,到最后只会一无所成。主要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政治就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三部分进行总结。知识要及时归纳整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归纳,在脑中形成巨大的知识网,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层次清晰,可以随时进行增补和更新。

②在纸上画知识网络图或表格图

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就试着勾画出关于这个章节的一些网络框架图,或者画一些表格,尽量把所学的知识点都包含进去,这样一来整个章节就只剩下一个网络图或者是几张表了,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然后,再试着从这些网络图或表格发散出来,就构成了这个章节的整体知识。

③将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和记忆

一个好的学者必定会从很多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规律,同样一个学生也应当从许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一些心得体会,或者把许多的知识加以总结,便于记忆。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加深对它的了解。比如,在学数学归纳法的时候,从简单的题目看起,逐渐加深,看数学归纳法的运用有那几种方法,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脉络,从而对此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方便记忆。

④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刚开始学习新课时,通常会在书上记一些心得体会,比如自己认为书上解题思路好在什么地方等类似的读书笔记,然后即时复习,作一些练习。将自己认为好的练习记下来,可以记在书边角,这是将书读厚的过程。在此期间,作大量的练习和笔记是必要的,同一类型的题多做几道才可以存异求同。

学完一个单元后,通常要整体复习一次。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概念等全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再找经常出错的问题记上,将同一类型的题做一个总结、对比,比如数学作辅助线通常有规律,找出规律,将自己怎么思考的记载下来,再记几道典型例题作例证,这是将书读薄的过程。


文理科归纳方法

①文科:对于语文,主要归纳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文言实词、虚词、病句类型、作文写法等。对于英语,学习中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时要进行及时总结。如名词单数变复数时,一般加S,有的则是不规则变化,就记下这些不规则变化的名词如Chinese、Sheep等;有的动词接不定式作宾补时要省略to;还要把各种不同场合下的日常用语也进行分类、总结,把问候、邀请、看病等等分类;当然,政治、历史、地理就更需要归纳了,按照史实的发展、朝代的变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等等,所有有联系的知识都可以归纳。

②理科:对于数理化知识点的归纳,要在每学完一个新的章节后就进行,在笔记本上回忆性的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有那些重要的知识点,哪些掌握的很清楚,哪些掌握的还不够清楚。归纳完后,对照书本检查一下,修改初次归纳时的遗漏或错误,修改完后再次认真的归纳一次。而每次期末考试前复习时,在复习每一个章节时首先不看课本再次回忆性的归纳本章知识点,这次归纳时要注意知识点要尽量归纳得细一些。同样的,对照书本检查一遍,修改先前归纳时的遗漏或错误。应该说,因为遗忘的缘故,这次要修改的可能比当初刚学完后初次归纳后的修改多一些。最后,尝试着对于一整本书进行归纳,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这本书,通过归纳出每章的知识结构图便可以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整体上的把握。

二、高考语文科学复习指南

1、升高三的假期需要清理

  • 熟悉考纲,尤其是考纲中的样题,一道道拿来做。
  • 该背、该记的东西要在暑假清理背完。
  • 作文不冒进,先从基础等级练起。

2、高三开始备战语文冲刺130+:实战训练+应考策略=100%提分

  • 高三要开始从命题人阅卷人高度,补充高考必背基础知识以及答题技巧。同时老师也要做到以自己的教学教研经验,筛选出真正有价值训练的题目,学生们要不走弯路的搞笑提分
  • 往往到了这个阶段,有些同学开始十分焦虑,觉得自己基础仍然很差,是不是没有挽救的机会了?老师要告诉你只要还没到高考那一刻,一切就都不算晚,乾坤未定,逆袭仍就存在可能。越早的进行语文科目的学习积累,成绩提升就会越来越稳定及显著,从而让语文成为你的优势科目。如果你想稳定120+、冲刺130+,只听公开讲座,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第一阶段

  • 首先快速建立一个备考的知识体系,搭建知识框架,让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5个到8个小时之内把高中课本快速学完。初步了解关于考试的整体分析和答题的基本程序,再辅以少量习题巩固。

(2)第二阶段

  • 有了基础认知,再进行细化、实践与进步,分专题、分知识板块训练,如实用类文本答题答不全(不知道采分点);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不对(逻辑不清);文学类文本答非所问(不会审题)。
  • 古文阅读,不知道背什么,不会用(根据高频统计,只学最核心的、最有用的知识点,节省时间)
  • 作文,审题不全面、结构太单一、素材很陈旧、文采等于零等,需要全方位能力提升培训,训练后还需要进行作业安排及作文批改,国老师则会按照高考阅卷的要求进行阅卷批改。

(3)第三阶段

  • 综合高考究竟需要考哪些题,进行真题实战训练,5年、10年高频知识点、必考点总结串讲等。目前每一本教辅书都有答案,但很少老师会带你去反推答案背后的命题逻辑。
  • 只有掌握命题与反命题的核心思路,在面对变形题时才能拿到采分点而不是走入命题人的圈套中。第三个阶段,才是语文能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点,也是检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习效果的关键点。

(4)第四阶段

  • 按照“考试学”去系统训练,如分配考试答题时间,分析每一题的最慢完成时间。精神状态紧张,出现战略失误怎么办,“前松后紧”的普遍现象则需要平日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惯性,比如30分钟快速构思考场作文,是需要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
  • 另外,还有分析考试字体,什么样的字及卷面才不会被扣分,平日需要如何去练字。
  • 最后,如何抢分,语文得分情况与数学不同,每道题是1分、2分的差距,计算总分时才会发现分差。那么如何把一道6分题,通过训练,实现5分甚至满分,才是提分的关键。
  • 我见过太多高三阶段开始迷茫,不知道分点答题步骤、不具备答题格式意识、不会总结套路与规律,成绩起起伏伏,永远猜不到,下一次能考多少分的学生。而这个阶段,老师是胜于一切的。

注意:

  • 任何真正的学习都必须是系统的。系统是什么意思,就是网络上各种所谓的“讲座”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切片,你尽可少听,这些内容可能短期很是吸引你,让你觉得很不错,但是听完之后什么都剩不下,除了对演说者佩服之外,你什么也学不到。系统性是任何学问研究的基本要求,没有系统性的学习,你永远是一个门外汉,这就是学生口中“语文是一门玄学,靠运气”这就是你语文成绩飘忽不定,时而高时而低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老师帮大家来拆分一下高考题型,每个题型都该怎么学

三、高考题型拆分,了解高考语文的底层套路

1、信息类文本 (本题共5小题,17分)

(1)选择题(考试一共3道题,主要有以下5种题型)

【题型一】信息筛选

做题秘籍:

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常见设错方式,可以快速选择正确选项

1.说法太过绝对。与文本内容相比,题目选项的说法太过绝对,如使用“只要……就……”的句式、使用“就能够”“没有必要”“无须”等词语,造成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内容有偏差。

2.强加各种关系。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复句关系来看有并列、因果、条件、递进等;但一个语段(句群)中的每个语句之间未必都有这种复句关系,也可能只是解说、诠释等。而选项故意把原文中的两个无关联的句子加上复句关系,造成强加关系的错误。

3.偷换概念。命题者在阐述某个概念或相关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或将两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改变、调换或混淆,以此来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阅读选项时,要注意比对原文,看选项的陈述对象与原文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4.以偏概全。选项往往会把局部的内容当成全部的内容、把次要方面当成主要方面、把事物或概念的一个角度当成所有角度、用个别代替一般等,使考生判断错误。

5.遗漏限制性成分。一个语句的定语、状语等是对主语、宾语或者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一个短语中的修饰限制语是对中心词进行限制的,转述一句话时如果忽视了表示范围、频率、程度等修饰限制语就会造成语句意思的变化。

【题型二】归纳概括推断

做题秘籍:

概括分析材料内容除注意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还要重点注意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判定逻辑关系、关注限定词可以快速找到正确选项

  • 句间逻辑关系常见错误类型及判定方法:

1、常见的逻辑关系错误有:因果关系不当、混淆肯定与否定、条件关系不当(混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递进关系不当、目的关系不当、把假设关系说成既成事实关系等。其中因果关系不当有两种情况:因果颠倒和强加因果。

2、判定逻辑关系正误“两步走”:

①检索加工。阅读各个选项,筛选圈定选项中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不仅……而且……、如果…那么……、……是为了……),然后从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或段落,锁定信息区间。

②仔细比对。将选项与原文反复对照,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有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偶然性、可能性说成了必然性。

  • 关注限定词,快速判断

原文信息与选择项中出现程度副词、范围副词、否定副词时要特别注意,思考是否与原文不符。这类词语主要有:

1.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2.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完全”“一般”“大多数”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3.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4.复句关联词:比对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是否合理。

【题型三】概念

做题秘籍:

1.注意区分“八大关系”,辨别选项的正误。

(1)部分与整体。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2)主要与次要。即命题者故意将主要的内容和次要的内容倒置。

(3)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

(4)主观与客观。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功能和效用。

(5)肯定与否定。即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阅读材料中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6)已然与未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7)偶然与必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

(8)有与无。即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加入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2.注意根据概念的内涵判断概念的外延。

概念类试题一般要命制一道“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的一项是”的题目,答题时要明确要求判断概念的内涵,如上题首先要明确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方法,据此确定概念的内涵,然后判断选项是否符合概念的内涵要求。

【题型四】图表

做题秘籍:

  • 分析框架图正误的题目给出的框架图一般为关系图或流程图,关系图一般为材料提供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文章的结构层次;
  • 流程图为材料所述事件的流程。“关系图”经常采用要素遗漏或和材料内容不对应的方式设错,答题时注意“要素全面”“复述材料准确”“关系清晰”。
  • 分析统计图注意以下要点:

1.掌握读图的方法。

(1)关注表头、标注、图例,读懂图表,明确比较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尤其注意两种统计图混搭一起的现象;

(2)注意极值和图像的趋势变化,对图表纵向分析;

(3)注意不同对之间的差别,进行横向比较。

(4)明确题干中要求的比较区间,在图中找到限定区间的数据。

2.注意描写图表信息的词语的确切含意。

  • 主要有上升(上涨)、下降(下滑)、峰值、低谷、回升/回落(之前是降低/升高)、反弹、负增长(减少)、回正、失衡(相对于平稳而言)、平衡、递增(减)、稳重有升/降(整体是升/降的,但幅度不大)、追赶势头、持续上涨、相差悬殊、遥遥领先等。

3.关注描述对象及图表信息的词语前的修饰限制词语。

  • 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大的有:明显、迅猛、强劲、井喷式、急剧等;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小的有略有、放缓等;对表述对象的限制的有:均、同步、每(年、月)、逐(年)等,这时需要同时关注两个或以上对象的变化数据。
  • 4.正确判断对图表信息的推断。根据图表内容进行相应的推断是2018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出现的题型,答题时注意两点,第一是表述用词的分寸,重点关注表意绝对的词语。
【题型五】论点、论据

做题秘籍:

  • 分析论据注意从以下角度切入。

1.辨别论据类型。论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等)。事实论据是从实践上证明论点,道理论据是从理论上证明论点。考生要注意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判定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

2.明确各论据证明的论点(分论点)。要关注论据与论点是否对应,重点注意事实的。

3.论据在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条件。选项往往故意忽略论据使用的限制条件而设错。

4.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考生要明确其内涵,要注意选项中比喻类比等形式的论据。

(2)简答题(考试有2道题,主要有以下5个题型)

【题型一】下定义

做题秘籍:根据“种差+临近属概念”的格式给概念下定义。

定义的格式是“(被定义概念)是……,……(种差)的(临近属概念)。重点注意,一定要是“临近的属概念”,种差一定要全年,要照顾全文,不要遗漏信息。注意种差之间的先后逻辑顺序。

【题型二】概括分析

做题秘籍: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题型三】分析文章结构脉络

做题秘籍:

答题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层次划分,概括各层次的内容;然后理清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层进关系还是对比关系等;再看提出或论证观点时运用哪些事例,答题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连接,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一般的答题方式为“首先借助……引出……;接着通过……,提出……;最后……指出……”。

解决梳理论证思路过程中层次不清、层意不准的问题。

1.读。整体把握全文论证思路的阅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简明的一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压缩成几句话;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清晰的层次。局部段落论证思路的阅读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前提下更需要细读:看看全段有几个句子,每句讲的什么意思,句与句间有什么联系,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破。虽然议论文结构有总体的规律,但具体到某一文本上是有变化的,是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的。因此,答题时要破除上述思维定势,认真地从具体文本来思考。

3.并。能把有共同意思的内容归到一起,像中间段落如果是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完全可以“并”为一层。

【题型四】比较侧重点

做题秘籍:

1.审题。首先明白题干的重点,把握题干提示的事件、问题及指向的文本段落;其次要弄题干的要求,“侧重点”“观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某一侧重点或观点的,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观点”的形式;分析不同的原文,要应注意叙述主体、材料的出处,不同的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媒体的定位、出发点不同,叙述的角度和目的不同,内容侧重也不同。

2.读文并作答。根据题干要求,回读原文,在不同的材料里,分别圈点出“相同”或“不相同”的观点、态度的相关语句。对圈点出的相关语句,进行简明化、有序化处理,写出规范、简明的答案。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标题,新闻的导语和原文中概括性较强的句子、短语、词语等,抓住关键词,用概括性的语句,对原文中较长的续写、说明内容进行简明化、抽象化处理。

【题型五】探究

做题秘籍:

1.注意区分类型是向内挖掘式还是向外延伸式,向内挖掘一般是谈自己的看法、分析传主的品质或其成功的原因,向外延伸一般有“结合实际”的内容,有是用分析句子或标题含义的方式呈现。

2.掌握不同类型的答题侧要点。向内挖掘式的答案组织方式是观点+事例;向外延伸式的答案组织方式是观点+文中事例+现实事例。同时要注意观点明确、用词准确、要点之间不要包含。

有的题目要求谈谈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提建议,要注意这类题目不是自己信马由缰的谈自己的看法,是对文中观点的归纳和总结。答题时要注意:

(1)筛选文中相关题干的观点,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

(2)注意文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成绩是经验,不足从反方向总结;

(3)整合,同类的合并,重点注意段落之间的关系,分清答题的角度,分点作答。

ps.所有的内容干货满满,如果对你有用的话,记得花0.01s帮老师左下角点个赞哦~

再多的方法,不练习永远都不是自己的。更多技巧与真题训练解析,老师已经把资料整合了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国老师的资料号: @国师讲语文 ~ 干货满满哦!



2、文学类阅读 (本题共4小题,18分)

说到现代文阅读:我喜欢极简思维

从题型上看,只有两种:内容题(答案在文中找);鉴赏题(提前背诵一些知识点考试时往上套,比如生动形象之类)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 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做题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1)小说阅读

六种小说阅读题型的答题技巧。分为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揣摩人物形象 三种出题大类

【题型一】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句话或某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⑦象征暗示,对比烘托

2、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题型二】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命题指向: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2、解题技巧

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题型三】揣摩人物形象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答题思路:

  •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题型四】概括主题内容

常考题型: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答题思路: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题型五】分析小说标题

常考题型:

  1. 为什么以此为题?
  2. 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 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4. 给文章加(换)题目。

1、解题思路: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2、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3、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题型六】品味语言特色
  •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解题思路:

  • 从三方面入手:

①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③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2、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3、答题技巧

(1)内容上:结合文段(文句)内容概括即可。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升华主题、卒章点 题,意味深长等


(2)散文阅读

主要有以下四大题型

【题型一】线索作用分析题

常考题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1、答题思路:

  •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
  •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2、答题技巧: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等。线索判断技巧:A 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 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题型二】理解词语的含义题

答题思路:

【题型三】句段作用分析题

1、答题思路: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

因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明确句段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读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

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

依据句段位置,确定对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题型四】表达技巧鉴赏题

答题技巧

  • 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

  • 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鉴赏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 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鉴赏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3)真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 ⑨当然,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的还是摩耶精舍,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这就更使我明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张大千,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一连两年,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代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伟大的艺术遗珍。 第⑨段中描述“敦煌的大千先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审题指南

这道题,问的是第9段写张大千晚年去敦煌临摹遗珍这件事有什么好处,显然,鉴赏题。

2、答题思路-结构作用

众所周知,文章中某个句子有什么作用的题目:从两个角度答。第一,内容作用(句子写出了……表达了……);第二,结构作用(开头、中间、结尾各不相同)。咱们这次分两讲,先说说这结构作用吧。你看,第9段,自然在文章靠近结尾的部分,故而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要从结尾的结构作用选出符合本题的作用来答。结尾有哪些结构作用呢?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3、国师解惑:很多同学搞不清楚点明中心与深化主旨之间的区别,考试时要不就漏答、要不就画蛇添足,烦恼不已,今天咱们就说说这两者的区别吧。

第一,这两个答案要点,每道题只能选择一个去答。为什么,因为其实它们说的差不多是同样的意思。你想,中心思想不就是文章主旨吗?这两个词其实意思是一样的。第二,它们究竟区别在哪里?简单说:如果这段话直接说出了、挑明了(就是“点明”)中心思想,那就答点明中心;如果没有明说,而是隐晦的关系到中心思想,那就叫深化主旨。比如这篇文章,你看,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就是赞美张大千对绘画的热爱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吗?可第9段并没有直接把这句话写出来,而是斯条慢理地给你举例子——晚年的张大千还去敦煌玩命地工作、画画。这个例子,其实不就是说张大千爱画吗?但没有直说,而是举例子说,所以,这个例子肯定为了说明中心思想,但没直说,就不能答“点明中心”,而应答“深化主旨”或“升华主题”。

4、答题思路-内容作用:

首先解答这很多同学都有的疑问:现代文阅读中,“内容题”和“鉴赏题中的内容作用”一样吗?

所谓内容作用,说白了,就是向阅卷者证明你看懂了这个句子的内容。想要证明你看懂一个句子,自然就要求:(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句子的要点;(2)你能看出这个句子要表达什么。鉴于此,有些老师归纳内容作用的答题模版为“句子写出了......表现出 ...... ”。这样处理问题,有其合理性,但问题是为什么很多同学知道这个套路,成绩却不见提高呢?理由有二:第一,如果你看不懂文章,不会概括,你就算知道这个套路,你里面答的内容不还是错的吗?第二,这个套路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即很多学生误以为一个句子写的内容、表现的情感只有一个。我们不断强调高考对学生多向度思维的考察,就是说,为了增加难度,能问你的句子往往非常复杂,可能同时写了很多内容,需要一个个归纳

若要概括全面,先找出句子中所有的主体,分主体作答。什么是主体呢?一个句子中出现的所有与句意密切有关的人、事、物都是主体。很多人总是误认为主体就是主人公或作者,但不少句子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有次要人物,他们也有情感要表达。同时,也有的句子中提到了某个重要的“物”(如果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话),“物”自然不能表达情感,但有特点,你就需要概括这个“物”的特点是什么、背后象征了什么。

5、答题规范

综上,读者诸君会发现,这道5分题之所以是5分,一定有其道理。

主体有三:张大千、作者、摩耶精舍。在能尽量用原词就用原词的情况下,我们整理出来的内容作用如下:

(1)写摩耶精舍让人忘记世俗与欲望,表现出传统文化其对大千先生精神的影响之深;

(2)写大千先生远赴西北的两年中忘我地临摹敦煌遗珍,表现其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痴迷;

(3)表现出作者对大千先生的敬佩之情。

还是那句话,我不知道标准答案怎么给,也不感兴趣。我只是以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身份来思考,如果是我答这道题,我会如何尽可能将所有第9段中的主体找到,分别概括出来,尽可能全面,保证我抓住所有采分点

另外我和助理老师们,花了2个月的时间,总结了高中语文系列性的资料包,包含基础知识·试卷·文学阅读等等,让你从90分提升到130分。私信领取即可~当然领取之前,别忘记给国老师点个赞,码字实在不易。

3、文言文(本题共5小题,20分)

(1)选择题(考试有3道题)

【题型一】断句

答题思路:

  • 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根据“曰”“云”“言”等对话词语断句。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2.根据常用虚词断句。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3.根据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得无……乎”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4.根据词性词义以及语法结构断句。

5.根据排比对偶与反复等修辞断句。

6.还要注意有时古代的特殊称谓,专用词语不要断开。

【题型二】文化常识

答题思路:

  • 考生解错古代文化知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是积累不够;二是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分清皇帝的年号、庙号等;三是不注意结合文意理解古代文化知识,忽视选文内容对某文化知识的提示等。
  • 在复习中注意:

1.注重积累,分类记忆。一是根据教材注释积累,对教材注释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记忆。如教材对特定时间的称谓的注释:①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如“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

2.准确理解,避免差错。古代传记文里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化知识,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意义。如“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等),“年号”(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等。

3.调动积累,对比推断。考场上,一要善于调动积累,将选项表述与教材注释的文化知识对比,通过分析,判断选项解说的正误。二要善于利用原文进行推断。

这里老师,帮大家整理了很多该背的内容,接着去看下面的基础知识

【题型三】分析概括文意

1、答题常见错误

(1)张冠李戴。即把本是甲想的说的,选项中设为乙想的说的,或把几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时间、地点等条件。

  • 示例一 (2018·全国卷)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鲁芝传》)

【选项设置】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2)无中生有。即阅读材料中没有出现选项的内容或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 示例 (2019·全国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屈原贾生列传》)

【选项设置】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3)曲解文意。即选项中大多数表述是正确的,只是一个词理解错了,从而导致选项出错或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的表述恰好与原文相反。

  • 示例(2018·全国卷)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后汉书·王涣列传》)

【选项设置】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以偏概全

  • 示例 (马)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 (《马芳传》)

【选项设置】C.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2、答题技巧:

  •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我们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 借助注释,联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
  • 辨析差异,排除干扰高考文言文阅读在奉考点的错误题型有或夸大事实,或偷换概念,或以假乱真,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
  • 迁移知识,巧妙运用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文言文阅读中基础知识运用试题的最大特点。
  •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简答题 (考试有2道题)

【题型一】翻译

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

答题思路:

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一个同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厂读音。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4.巧译修辞句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要根据上下文灵活恰当地翻译。

5.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常说的“信”“达”“雅”的要求。

【题型二】概括

1、概括材料内容多为以下角度命制试题: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描绘对立双方激烈交锋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表现景物特征的信息;表现事件原因的信息等。

2、答题技巧:

要准确地“筛选”信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一般在做此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不妨在做题前再浏览一次文章,目的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明确题旨要求,特别注意把握题旨的隐含信息题干的要求是解题方向,理清题旨要求是解题的首要环节。

(3)从全文内容出发,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从全文内容出发,抓住有标志性的句子,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总结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再把所选语料放回原文中,看看其前后联系,对语料的细节问题进行再确认。特别是对于有关人物的语言,更应如此。

(4)摘取文中句子,翻译归纳概括作答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归纳作答。

文言文是很多同学语文学习的痛点,还要多背、多练才能提升能力。老师也帮大家整理理模拟与变式题供大家来训练,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国老师的资料号:@国师讲语文~

4、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1)主要5种题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五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 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 抒发什么情感

(2)真题解析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解析:读者诸君可能觉得D选项不太能说清,原因则是这个选项在解释本诗最后两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可问题是,这两句看上去似乎不太容易理解。这就涉及到如何读懂诗歌这个大问题上。

读者诸君试想,单独拿出这句诗中的某个词,你一定是理解的,比如“水晶宫”、“奏”、“霓裳曲”,都不难理解。但问题是,将这些词合成一个句子之后,你就会问,这个句子要说什么呢?解决这一问题,两步走:

第一,不要对着你看不懂的这句诗冥思苦想,先抓住本诗的“核心事件”,就是说这首诗究竟要讲什么事。“核心事件”一般在文章题目或注释中都有说明。比如,本诗的“核心事件”在注释中讲得已经非常清楚了:作者在黄陵庙这里被风浪所阻,即,洞庭湖现在是风狂浪大。

第二在确定“核心事件”之后,问自己:你看不懂的这句诗与核心事件之间的逻辑是什么?就是说,你要问自己:这句我看不懂的诗如何与“核心事件”产生逻辑联系。我们试着看看——核心事件:现在洞庭湖风狂浪大,作者暂时走不了了;这就让你困惑的诗:水晶宫里正在演奏音乐。

如果两者之间非要有个逻辑上的关系,那就只能这样解释:现在水明明是狂风大浪的可怕声音,但我却觉得无所谓,这声音不可怕,听起来像水里在奏乐一样。这表明,我实在是太乐观了。

当然,如果你真看懂这层意思了,你自然也就明白D的解释是错误的。说实话,很多诗歌题本就没有什么“大招”,真正的“大招”就是你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断把文章看懂了!

诗歌资料也整理好了 ,私信可领取:

5、作文 (共60分)

(1)评分标准

判别优质文章核准要素

一类上 48 49 50 一类中 45 46 47 一类下 42 43 44

二类上 39 40 41 二类中 36 37 38

扣题程度

每段 1-2 频次(直扣及隐扣)【满足则二 类中】

论证结构

非常规结构(除演讲体以外,论证结构尽 可能不采用总-分-分-分-总)

素材占比

除去泛例外,常规素材(点例与繁例占文章分量的 25%-40%)

核心段落论证过程

举例/道理 比喻 对比 驳论 以 上四项占三项

【以上三条满足一条则二类上】

观点的创新与深刻

文章至少有一个角度创新或深刻 【满足则可一类下】

(2)优秀的标题怎么起

(3)高分作文怎么立意与行文技巧

(4)论证方法-至少选择三种

一类文:举例 道理 类比 对比 驳论 5 选 3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讲道理,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一件事

  • 牛叉闪闪小句子:【必背】
  • 1、史铁生“皈依不在天堂,皈依就在路上。” 人要在路上修行。
  • 2、 冯至《十四行诗》“我们准备着,深深的 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 3、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4、 鲁迅 1936《这也是生活》“无穷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 5、 尼采 德国哲学家《悲剧的诞生》酒神(狄 俄尼索斯) 日神(阿波罗)“纵使人生 是一幕悲剧,我们也要把它快乐的演完。”

(3)类比、比喻论证

(4)对比论证【两件事比】【一件事正反两个方面】

(5)驳论【观点本身存在争议的情况】

例子成段的“三板斧”
  • 分论点

【第一句话】做铺垫。假如句:若是不遵从论点,会有什么结果。

【第二句话】出例子。语言必须采用修辞:排比、句 式相同、 设问

【第三句话】分析例子如何能证明观点

(5)那些特别厉害的人是怎么处理作文素材的?

给大家讲解一下 如何拆解格言类句子成为作文素材并写作?

示例: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明确句意:德行、心性不孤僻,心怀博爱,博善的人必然有同行者

2、确定思路:

  • 如何证明:分析全句进行拆解,标明关键字“德”、“孤”、“邻”,正面举例、反面证明
  • 思索关键字相关引用句、实例
  • 段落描写方式:引申句+观点+例/观点+引申句+例/观点+思考+总结
  • 形成大体框架,确认行文顺序

3、根据题目选择文体,议论文讲求有论有据,有理有得,更需要表达出个人思考和观点想法

4、写作

  • 观点一:何为德?

(提出反问,引申个人思考观点,或相关引用句)

德行乃为人之根本,品性端正,博爱,向善或是一种解答。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德”需要向内探求,人的秉性之中随着成长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德也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慢慢发芽,或向善,或博爱,最终,满山星点白花,清风一阵,便芬芳山崖,慰藉人心。

  • 观点二:何为孤?

(引用相关句,引申实例,结合论点进行写作)

“礼以别异,乐以和同。”,人群之中,尚有其类,仅一人行于天地之中,心无所依,人无所累,飘飘然不知所去,不知所归,是为孤。千百年前,苏轼与客泛舟赤壁之下,东方鱼肚尚未归,豪杰英雄,诗书佳唱,煮酒论言,贬谪后的无奈与天地之间沧海一粟之释然,尽在其中,或许在后人眼里,苏轼是“孤”于时代的,然而,先生之悠游自在,洒脱释然,更是“不孤”之呈现。我们在诗歌中读懂的善与爱、言与行,都彰显着古人之“德不孤”,而在诗书之中,我们必然也将明德善辨,行端正直。

  • 观点三:何以邻?

(思考+总结)

何人可邻?不外乎见贤思齐,更不外乎礼乐唱和。人生长路,行道迟迟,同行之人,必有类有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白忠义、忠恕、正义之人必将不孤,此一路,其心必有归属可依,或以义明于世,或以正行于事,心中有道,方能有邻相结,如细水长流,清风拂面。

5、开篇与结尾:开篇点题,结尾呼应,手法娴熟,一招鲜

方式:开篇点明观点,结尾总结陈词

开篇拆析题目,结尾总结全文式收尾

一句可用多,一言可观甚,写作如兵家用兵法,琢磨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模式,最终才能在无数张相似实例,相似名言的试卷当中脱颖而出。

高考期间,考生也要时刻关注热点,选取最新素材,私信可领取

四、狠抓基础知识,1分都不要丢

1、语用 (运用I共3小题,9分、运用Ⅱ共2小题,11分、总体共20分)

  • 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修辞、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文言实词与虚词

3、古诗默写 (共6分)

  • 老师已经帮大家整理好高考必备默写资料与历年高考真题

4. 掌握底层方法精准训练,强化和巩固

  • 这里,不仅需要学生会筛选,老师也极其重要正如我最开始所说,老师的一个很大作用,是帮助学生去高效练习“必考题”

一个高三老师的授课方面应该概括为三个重点:

首先,必考点提炼。帮学生节省99%的汗水,总结高考必考点,节约大量时间。

其次,“祖坟式”讲法。追溯题目根本,关联知识结构,挖掘答案背后真正的问题所在及知识核心。

最后,手把手教学。很多同学背了,但不提分。根本问题是面对变形题、反命题、区分度题,不会应用。而我会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模拟高中生如何答题,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再去手把手演示答题过程。用教数学的方式教语文,一切皆有“公式”。

在这里,老师也帮着大家整理了必考题试卷库,供大家平时训练

五、热点题型训练,专项突破快速提分

其实教学不是一个单向度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我在与我的学生们语文教学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设定好的课时和题目难度,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不总是匹配的。

尽管我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已经印刷好,如果我发现考试趋势出现变化,那么势必会调整授课内容和教材内容。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大家的语文能取得优异成绩。

老师已经快40岁了,我只想把语文教的越来越好。总之,学习是要系统化,这点大家要记住了。


写在最后:

说了那么多,最后还想再啰嗦几句。

高三是每一个普通人的重要人生转折点,我看到有的同学在高三一路高歌猛进考进清北,也有同学一路沉沦、迷茫、焦虑,放纵自我,还有的同学在中间的黄色线上,在放逐和自律之间摇摆不定。

在高三这个大苦与大乐的结合点,你正在为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发展做着准备,国家给了你一个利用高考重新规划自己人生的机会,你是要抓住并利用,还是逃避并放弃,选择权就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

不要放弃尝试任何一次变好的机会,总有一天努力的成果会悄然而至。

“习惯比聪明更重要。”

良好的习惯会带给人持续的正反馈,也是基于此,学习可以变得没那么痛苦。

简单的行动并不难操作,只要你敢迈出第一步,相信我,你也会感受到习惯的力量!

各位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准备好步入新阶段了吗?你们有较充足的时间去进行习惯的养成,一年后的变化是极其可观的。

相信读到这里的同学已经领先很多人一大截了,接下来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短板进行笔记总结并自我理解总结,内化成自己的理解,融入在实践之中。相信认真努力的你一定可以考去到梦中情校!

高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直接决定你未来命运的考试,希望每个同学都可以认真对待,然后选择自己的人生。

祝各位都能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记得点赞收藏关注三键三连,下期再见!!了解更多高考知识,持续关注我@国家玮-高考语文

【推荐阅读】

方法论篇

  1. 高考语文成绩如何达到130?
  2. 高中语文有答题模版吗?
  3. 一个语文学霸怎么炼成的?
  4. 高中语文怎么学?

阅读篇

  1. 高考的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回答到点子上?
  2. 语文诗歌鉴赏有哪些技巧?
  3. 如何系统地学习文言文?
  4. 高中语文选择题正确率很低,怎么提高?
  5. 语用|语句扩展、语段压缩怎么做?

作文篇

  1. 有哪些惊艳的作文开头?
  2. 有哪些万能的作文题目?
  3. 有哪些万能的高考作文素材?
  4. 有哪些你屡试不爽的作文素材或名人名言?
  5. 有哪些让你在作文中 「屡试不爽」的小众人物素材?
  6. 如何评价 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作文题?大观园匾额提名立意是什么?你会如何写呢?

考试篇

  1. 语文考试可以写负能量作文吗?
  2. 高中所有语文书里的典故有哪些?

码字不易,感谢你的阅读和点赞~

版权声明:转载 ·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4212347
转载请注明:高三真的熬夜熬到凌晨两点吗? - 助眠资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者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eadnnc@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