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中国 3 亿人有睡眠障碍,收入越高睡眠越少」这个调查结论?

 助眠资讯 2024-03-19 转载 

回答作者:晴天

当年还在门诊的时候,除了心理科,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睡眠障碍科了。

现在回忆起来,我几乎想不起在睡眠障碍科的那段时间发生过什么事情。

主要是,在心理科,每天都相当“精彩”......

坦白说,在睡眠障碍科的日子真是轻松愉快,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到了这的患者可以分为两类:

  1. “真”睡眠障碍;
  2. “假”睡眠障碍。

我们先来说说假的吧。

所谓“假”睡眠障碍,倒不是说没睡眠问题,而是自己或者是周边的人不能接受自己有心理问题。一般来说就是知道自己状态是不太对了,来到医院左看看右看看,觉得:

“哎呀,睡眠障碍科比什么心理科、精神科的好听多了!”

刚好自个儿确实睡眠也不大好,就选择这里了。

坦白说,这里一多半是抑郁。

而事实上,很多人也确实觉得,说自己/亲人/子女睡眠不好,比说他们抑郁了,或者是其他什么问题,讲出去要“好听”得多。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歧视落到如今,依然没什么改变。有些人觉得随着信息的开放会好一些,其实不然,因为污名化也会随之传播。写知乎这么久,更是明显,几乎无论什么内容,也一定有人带着满脑子短路的电线、水和偏见来表明自己是ETC。

哪怕是最好被人接纳的睡眠障碍,其实一样拥有各种偏见。比如,这样的对话:

孩子:妈,我这段时间老是失眠。
母亲:小小年纪哪有什么失眠不失眠的,你就是手机玩多了。

扯远了,拉回来。

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睡眠障碍科是当时新开的科室,人马都是心理科拉过来的。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呗......换个科室还能专业都丢了么......

接着,我们回归主题,谈谈“真”睡眠障碍。

来这看睡眠障碍的,大部分都有这么个特点:青到中年,有工作压力

这个也很好理解,中国人不爱来精神病院,这甚至是个骂人的词儿。能来这看睡眠障碍的,要么是失眠到忍无可忍,几近崩溃;要么是影响工作了

这里感叹一句,卑微且伟大的打工人......

这些案例印象深的还真没几个,因为,过程基本很麻木。

患者很麻木,医生也很麻木。

整个过程相当的机械化:

  • 进门;
  • 简单讲讲最近状态;
  • 开药;
  • 出门。

除了开药没有别的办法吗?当然有。首诊的时候都会特别清楚的问询和建议。但这个,在睡眠障碍科,对于纯粹的睡眠问题,真的意义不大。

为啥?简单举几个例子。

  • 我们当然知道,运动对睡眠有帮助,特别是下午。但,人家要工作的,里头的大部分人是要加班的。
  • 我们当然知道,减轻压力对睡眠有帮助。但,人家是工作压力,加班太多......
  • 我们当然知道,手机的使用会影响睡眠。但,人家的工作性质就是要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回复。

所以啊,给医嘱的时候,你都能清晰地看到患者脸上写着三个字:做不到

总结下来就是:我知道,改不了,现实就是这样,能让我睡觉就好。

到后来还有很多是:工作好忙,一次能不能多开点药。

对了,这么麻木的问诊过程,医生对患者能有同理心吗?

相当有!

要知道,我家里的药箱里常备着一盒艾司唑仑......

毕竟,我们都是打工人~

最后,祝所有打工人都能睡个好觉!

更多心理与教育分享,@晴天

回答作者:李医生聊防癌

熬最晚的夜,搬最重的砖。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

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熬夜(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归为了2A类致癌因素

熬夜为什么会致癌?

哈佛医学院在《护理健康研究》上对8万2千多名护士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睡眠不足和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肥胖、糖尿病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前面提到,当我们熬夜时,皮质醇-褪黑激素平衡被打破,会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释放,而自然杀伤细胞可以帮助机体控制癌症。

充足的睡眠也是身体组织进行日常修复的重要保证。修复不足,免疫功能一定低下,癌症风险自然上升。

此外,睡眠的不足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过高,增加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研究发现,值夜班的女性与正常睡眠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概率更高,肿瘤发展的速度更加快。在动物实验中,重度失眠的动物肿瘤生长速度增加2-3倍

睡眠为什么那么重要?

激素平衡是健康的重要一环,而睡眠会调节皮质醇和褪黑激素的平衡。

正常情况下,白天皮质醇升高,人们处于清醒状态,便于有效率的工作。

到了晚间,皮质醇逐渐下降,同时褪黑激素上升,这时人会感到疲倦,易于进入睡眠状态。

这种皮质醇-褪黑激素波动模式,符合几千年以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物钟习惯。

而熬夜时,我们的身体早已设定好的天黑睡觉、天亮清醒的模式被破坏。相应地,睡眠不足会增加应激激素的产生,应激激素也会触发癌症。

从健康角度来说,每晚10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起床,可以使得我们的皮质醇-褪黑激素的波动达到最佳状态。这也是我比较推荐大家的睡眠时间。

回答作者:腾讯医典


























这几天,一个特殊的数字上了热搜——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困了就睡,原本就像饿了吃饭一样简单,如今却越来越难了——超3/4的人晚11点以后入睡,近1/3的人熬到凌晨1点以后才能入睡。

不过,熬夜并非你我印象中的“睡得晚”,主要是指“睡得少”和“不规律”。每个人的睡眠习惯不一样,22:00~6:00的睡眠时间和2:00~10:00的睡眠时间并没有区别,只要作息规律、睡眠时间充足,适应你的就是最好的。

一旦睡眠节律被打乱,身体就会做出应激反应,潜移默化中造成危害。

尽管有很多无奈的被动熬夜的时候,但是还是有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主动熬夜,这种情况是我们可以避免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晚睡不仅仅是晚睡,还陪伴着烟酒和暴饮暴食,这些伴随着的不良习惯也不应被忽视!

在我们不得不熬夜的时候,去考虑一下,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值得我们以消耗身体健康为代价。

不要等自己生了一场病,才知道,健康真的很重要。

审稿专家:董晓秋|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Shen J, Chrisman M, Wu X, Chow WH, Zhao H. Sleep duration and risk of cancer in the Mexican American Mano-a-Mano Cohort. Sleep Health. 2019 Feb;5(1):78-83.)

[2]Stone, C.R., Haig, T.R., Fiest, K.M.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ncer Causes Control 30, 501–525 (2019).)

[3]Night Shift Work Increases the Risks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in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61 Articles - February 4, 2019

[4]Schubauer‐Berigan, M. K., Anderson, J. L., Hein, M. J., Little, M. P., Sigurdson, A. J., & Pinkerton, L. E. (2015).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 a cohort of US flight attendants.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58(3), 252-266.

[5]Hasler G, Buysse DJ, Klaghofer R, Gamma A, Ajdacic V, Eich D, Rössler W, Angst J.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ort sleep duration and obesity in young adults: a 13-year prospective study. Sleep. 2004 Jun 15;27(4):661-6.

[6]Gottlieb DJ, Punjabi NM, Newman AB, Resnick HE, Redline S, Baldwin CM, Nieto FJ. Association of sleep tim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rch Intern Med. 2005 Apr 25;165(8):863-7.

[7]Covassin N, Singh P. Sleep Dur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Epidemiologic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Sleep Med Clin. 2016;11(1):81-89.

[8]Ayas, Najib T , White,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leep Dur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3.

[9]Lee MS, Shin JS, Lee J, Lee YJ, Kim MR, Park KB, Shin D, Cho JH, Ha I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chronic disease and sleep duration in Korean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015 Dec 1;15:1200.)

[10]Kim JH, Park EC, Cho WH, Park CY, Choi WJ, Chang HS. Association between total sleep durat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the Korean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Sleep. 2013 Oct 1;36(10):1563-72.)

[11]Benito-León J, Bermejo-Pareja F, Vega S, Louis ED. Total daily sleep duration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Eur J Neurol. 2009 Sep;16(9):990-7. )

[12]Kang JE, Lim MM, Bateman RJ, Lee JJ, Smyth LP, Cirrito JR, Fujiki N, Nishino S, Holtzman DM. Amyloid-beta dynamics are regulated by orexin and the sleep-wake cycle. Science. 2009 Nov 13;326(5955):1005-7. )

[13]Shockey TM, Wheaton AG. Short Sleep Duration by Occupation Group - 29 States, 2013-2014.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7 Mar 3;66(8):207-213. )

[14]黄秀英. 睡眠时的生理变化[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1982(04):38.)

回答作者:京师心理大学堂

睡眠明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技能,也是生命接近三分之一的去向。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始终难以在这种本能面前留有丝毫游刃有余的掌控感。

失眠是“诱发因素”、“易感因素”和“维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调整认知,改变关于睡眠的错误观念,尝试一些自我调节睡眠的方法,为睡眠准备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自我状态,来改善睡眠。

什么是失眠?

我们每天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睡多久才是合适的呢?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般来说不少于6-6.5小时都是正常的,但也不是说少于这个标准就是失眠。

世卫组织的定义是,一周内至少三天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内心苦恼,白天精力不济;同时可能有身体紧张、心跳加快、出汗等躯体症状。根据临床统计,大概超过30分钟的不能入睡,以及醒后再难入睡,就可能被归为失眠。

所以说,偶尔睡不着一下下,对白天也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不算失眠,也没必要过分紧张。

那么有连续入睡困难,时间也超过30分钟,但持续时间不超过1个月,叫做“急性失眠”,大多数疫情发生之后因为焦虑引起的失眠都属于“急性失眠”。

我们为什么会失眠?

失眠是“诱发因素”、“易感因素”和“维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诱发因素”,一般是指突发事件,如新冠肺炎的疫情等。

“易感因素”,是指容易引发失眠的某些个性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①生物因素,如:针对疫情,我们需要居家防护,生活环境变得单一,生活规律突然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而需要全天在家带宝宝的家长们体力活动可能明显增加,这些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敏感;

②心理因素,如:过度关注负面消息,容易使我们感到忧虑,或引发我们的过度思考;

③社会因素,如:闭门谢客使得家庭成员间的接触频率增加,有些家庭中成员可能因作息时间不一致;疫情中对亲朋好友的远程问候,有时会变成相互提醒或一起吐槽,这些都是我们在社会情境下的相互影响。

“维持因素”是指我们为解决失眠而采取的不良应对策略。如为了尽快睡着,在白天长时间躺在床上酝酿觉意,或者白天多次小睡导致夜里不感到困倦,在睡眠时间玩手机,吸烟解闷、喝酒助眠、短期内过度运动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等。

关于睡眠的错误观念

① 长时间待在床上,能帮助睡眠,或者至少是休息?错!

实际上:君不见,待机模式也耗电!睡眠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存能量、保护大脑、增强免疫、促进机体康复、保持心理健康等作用,仅仅清醒地待在床上,是很难实现睡眠的诸多功能的。长时间待在床上还容易降低睡眠动力,加重失眠现象。

② 最近没睡好,白天多补觉?错!

实际上: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对于我们一直居家防护的普通人来说,补觉可能会减少清醒时间,造成睡眠动力不足,打乱睡眠平衡。偶尔白天补觉,易使我们在下一次想睡觉时,更加不易入睡;而经常白天补觉,则可能出现在补觉之后的几天里,入睡和维持睡眠都有困难。长期的睡眠平衡紊乱, 会使失眠问题持续存在。

③ 最近我睡不着觉,过几天我肯定不能上班/人生就要玩完了……?错!

实际上:我们的人生还长着呢!睡眠对社会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通常是个长期慢性的过程。仅仅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没有睡好,及时调整就行了。如果以前就有失眠的问题,最近有所加重,那么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得以恢复。

自我调节睡眠的方法

失眠本来不算毛病,但经常失眠容易把人整出毛病。

为了安稳入睡,我们通常解决失眠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调整。如果患有不稳定或未缓解的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或是因为因为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滥用,或其他药物导致的失眠,那么必须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暂时并不适合我们即将推荐的方式。

对于临时出现失眠现象且程度较轻的小伙伴,认知行为方面的调整是个可以自己尝试的选择。


// 吃好喝好,规律进餐,适度饮水

一日三餐保证营养健康、按时吃饭。过饱与过饥都可能影响睡眠,所以,减肥的小伙伴,不要饿到睡不着;吃货们也不可以吃太饱哦。就寝前不喝过多液体,以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下午或傍晚开始就要避免咖啡因类饮料和食物的摄入(咖啡、茶、巧克力、可乐等)。

// 戒烟戒酒。

尼古丁可能使神经兴奋,酒精可能增加夜间觉醒,因此二者都需避免。

// 适度且有规律地锻炼身体。

强度适宜,锻炼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深度睡眠。根据帕里斯(Michael.L.Perlis) 的观点,睡前3小时内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反而可能容易使身体处于亢奋状态,因此尽量提早运动时间。

// 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卧室的布置尽量安静、温暖、舒适,少受声音干扰,光线和温度最好调整到让我们感觉舒适的程度。这样的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放松身心,也更有利于保护我们在睡眠过程免受不良刺激(如着凉或受惊吓)的侵扰,以减少夜间觉醒的可能性。

还有研究认为,白噪音有助眠作用,如,沙沙的风吹树叶声,扑簌簌的雪花落地声,淅淅沥沥的雨打芭蕉声等,以多种不同的音调混合在一起的声音。因为我们的听觉在睡眠中持续工作,且容易被突然的声音打扰,而白噪音掩蔽了一部分突然变化的响声,帮助我们维持了睡眠状态。所以,不妨尝试一些你喜欢的白噪音,看看能否助你入眠。

// 把闹钟放在一眼看不到的地方。

夜里睡不着,反复看时间会让我们更焦虑,尽量不让这些情绪影响睡眠。可以尝试把闹钟放到床下或者转个方向。

// 清醒时尽量远离床和卧室。

醒来超过15分钟必须努力爬起来,离开温暖的被窝。白天尽量远离床和卧室是为了形成看见床就想睡的正向刺激。我们应当只有感觉困倦时,才能与床发生亲密接触;再次有了睡意,才能回到卧室。

床只用来做两件事:一是睡觉,二是不可描述的行为。

// 限制睡眠时间。

限制睡眠时间,通过觉醒状态的延长来助力睡眠动力的增加。

给自己规定好休息和起床时间,如:晚上22:00上床,早上6:00起床。无论入睡有多晚,睡得多困难,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在同一个固定时间起床,一周七天都如此,无论是否在假期。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神经系统形成良好的睡眠节律,逐渐实现睡眠和觉醒的昼夜平衡。

一旦起床,决不补觉。难受我忍,困倦我扛,心烦我找点乐子耍一耍。熬过一些时间,觉[jiào]意无需温习,就会主动来找你。睡眠动力由此变得更大更强。如果按规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并保持一段时间,睡眠可能会比从前更容易。

以上是一些自我调节睡眠的小方法,可以试试哦!祝每一个人,都能好梦成真,健康平安!


作者:北师大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 野景岩、李莹

相关原文:躺在床上:我愿为国贡献,不要辗转难眠 | 给失眠小伙伴的一点关心

欢迎关注心理科普平台@京师心理大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出品,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任何形式的转载请知乎私信联系。

回答作者:阿源老师

收入越高睡眠越少——所以钱都是靠熬夜挣出来的,瞬间我就平衡了,虽然我钱少,但是我觉多呀。

收入越高睡眠越少——所以收入越高焦虑越高,睡眠越少,瞬间我又平衡了,虽然我钱少,但是快乐多呀。

收入越高睡眠越少——所以收入越高,夜生活越丰富,花天酒地睡眠少,我一下子破防了,人家这才叫生活。

你看,一个结论多个角度解读,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个报告就要怎么看待,还把自己带进去。

我一直觉得,现在不少人的焦虑都来自于了解过多而不能正确看待,总是将群体事件压在自己身上,无论对于自己,到底有没有发生。

就比如睡眠障碍,看了这个报告,可能有的人就是偶尔失眠一下,就把自己代入了这3亿人;甚至说这3亿人有小部分可能也只是偶尔失眠。

其实只要记住一点:无论何时,自己真的不舒服了,求助于专业人士

对于普通人而言,不用区分自己到底是原发性的睡眠障碍,还是由于抑郁症等疾病导致的睡不着,我们只需要知道「自己睡不着」,去找医生确定。

同时一点题外话: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在看病的时候,不要给医生描述诊断,而是描述自己出现的症状、体征。

版权声明:转载 ·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0010048
转载请注明:你怎么看待「中国 3 亿人有睡眠障碍,收入越高睡眠越少」这个调查结论? - 助眠资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者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eadnnc@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