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将熬夜列为致癌因素,为何很多人明知熬夜危害还要熬夜?怎样熬夜能减少损害?
回答作者:基因宝Genebox
好多人对熬夜有误解,并不是说我凌晨1点睡就是熬夜,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熬夜其实是指睡眠没有规律,睡的时间不够,睡的不好。
举个栗子,假如你总是凌晨1点睡觉,早上10点起床,且白天不犯困,这种属于晚睡,不算熬夜;可如果你每天晚上9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突然有一天或几天是晚上12点睡觉,这才算熬夜。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睡眠时间有规律,且睡够时间,就不算熬夜。虽然话是这么说,大家最好还是按照昼夜节律,不要超过12点睡觉,毕竟多数人还需要早起。
不过还有一种睡眠不足型熬夜:就是睡的不踏实、质量不高,即使时间再长,也算熬夜。
弄清楚什么是熬夜后,我们来看看熬夜有哪些危害?
下面这两种情况就是熬夜所导致的典型危害:
- 健忘:上一秒想要回个消息,或者找什么东西,下一秒就变成“我要干嘛来着”;
- 丢三拉四:下班回家发现钥匙没带,坐火车发现身份证没带,上厕所发现手纸没带;
长期的熬夜会对大脑神经元产生损伤,导致神经元减少,而神经一旦受损,修复十分困难,甚至无法修复。也就会出现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头晕脑胀的原因。
除此之外,熬夜还有下列危害:
变老、变丑、皮肤加速老化、变胖、脱发、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猝死、记忆力减退、脾气暴躁等等。
既然熬夜危害这么严重,为什么有些人总要熬夜呢?
看完这剧电视剧后我就睡觉,看完这章小说我就睡觉,今天王者不赢一把我就不睡觉,现在还不困刷会抖音再睡吧,这些理由是不是看起来有些熟悉。
白天上班、学习如打仗,下班到家“感觉被掏空”,如果11点半上床后,还不跟手机找找存在感,刷刷抖音、追追剧、玩玩游戏,人间不值得!
这是一天中最后一道仪式感。不完成,怎么睡得安稳? 这,就是报复性熬夜。
报复性熬夜的特点,就在于潜意识里的“报复”二字。剖析起来,这一心态似乎有两种内涵:
对白天忙于工作、学习,疏于照顾自己感受和需要的“自己”进行报复——“忙了一天,我总得好好高兴、犒劳自己一下吧”。
对使得自己忙于工作、学习,无法照顾自己需要的外部环境进行报复——“瞧,就算你们这样对我,我也是可以让自己感觉嗨的”。
越来越多的我们就是这样,喝着枸杞,却叫着油腻的外卖;敷着面膜,却继续熬着最深的夜。
当然了也有很多由于工作和学习需要,被动的在熬夜。
既然注定要熬夜了,那怎么减少熬夜的伤害呢?
1、有计划熬夜前
知道哪天要熬夜的话,在熬夜前可以多睡一会,可以减轻熬夜带来的伤害。
2、熬夜中
- 少吃零食
- 多喝水
- 不抽烟喝酒
- 最好小睡一会
3、熬夜后
- 补觉
虽然补觉并不能弥补熬夜所带来的危害,但是可以减少疲劳,让身体状态好一些。
- 避免剧烈运动
熬夜后在剧烈运动容易出现猝死等意外事件。
【熬夜一时爽,大脑火葬场】,所以你还要熬夜吗.........
更多科学有趣的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卡片看一看哦!
Genebox基因宝回答作者:宁输输
有的人是护士,急诊医生,在照顾病患。
有的人是24小时便利店的员工,让你大晚上能买到东西。
有的人是保安,保护着你车棚里的电动车。
有的人是做夜宵,你出了汽车站能吃到一份热腾腾的饭菜。
有的人在工厂值夜班,赚点养家钱。
有的是电网操作员,有的是网吧管理员。
有的是负责维修航线的飞机机务,是为了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铁路职工。
也有的在跑外卖,这样上面很多人下班后还能吃到点食物抵饿。
以上说这些并不是支持熬夜,熬夜影响健康谁都知道,但是我知道太多人因为熬夜就被打上不自律等各种标签。
至于说怎么减少损害,睡前进食不要过量,尽量不要吃辛辣的东西,不要喝比较甜腻的奶茶等饮品。
补足睡眠时间,以及放松大脑,保证睡眠质量,有条件定期体检。
祝大家身体健康!
回答作者:柏舟
前段时间爆痘痘,去找我师兄看病,然后他说你不要熬夜。。。。好吧,回家好好休息不熬夜,几天后痘痘就下去了。
首先说结论,睡够7小时对人体健康很重要,碎片化的睡眠不能代替夜间休息,长时间的睡眠短缺会引起疾病。
1,与睡7-8小时相比,睡不够6小时全身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增27%,睡眠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放一篇论文的链接,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阅读。有意思的是论文提到睡眠时间过长,也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不要赖床。
JACC:一定要睡够7小时!科学家首次发现,与睡7-8小时相比,睡不够6小时全身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增27%丨临床大发现2,睡眠对人的意义丝毫不亚于食物和水。无论有多么疲惫和忧虑,只要美美地睡上一顿,又能让人满血复活了。还是放个链接,相关的研究论文挺有意思的,我相信知乎用户的知识水平阅读起来不会有问题。
《自然》:间断性睡眠毁血管!哈佛科学家发现,碎片化睡眠导致白细胞增多,破坏血管内壁,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丨科学大发现3,万物皆有节律,人也一样。不管是我们的内分泌系统还是神经系统,包括我们的鼻腔通气,都有自身的节律。研究表明,该睡觉的时候不睡,会破坏人体内肾上腺素等的昼夜节律,导致其水平异常升高,抑制T细胞对靶标的粘附能力,T细胞和抗原结合受到影响,影响正常免疫功能。缺少睡眠的人更容易感冒,甚至脑卒中。
熬夜不睡,免疫崩溃!科学研究表明,熬夜会导致前列腺素等激素分泌紊乱,进而抑制T细胞消灭入侵病原物丨科学大发现回答作者:申晨煜
- 熬夜的本质是“自我掌控感”。
“工具人”、“打工人”的身份让我们白天的时间完全被其他事情所占据,只有晚上的片刻时间才能完全属于自己,刷刷手机、看看短视频、跟异地的女朋友聊聊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所以不是睡不着,而是根本不舍得入睡。
另外,我们时常经历一些有“挫败感”的事情,很容易发现自己脆弱无力的一面,这个部分难以让人接受,因为它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失控感”和“无能感”。因而我们想要掌控一些事情,比如“想睡就睡,想熬夜就熬夜”,通过自我控制来缓解“失控”和“无能”带来的负面体验。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为何会把“挫败感”跟“失控”联系起来?
这可能与成长环境相关,我们会认为只有在符合旁人的期待之后才能得到认可,比如考试成绩优异、比同龄人更优秀等等。而一旦犯错,就会遭受指责。我们慢慢习惯于察言观色,变得不允许自己出错。久而久之,甚至内化为人生信条——我必须足够好、足够完美,我才是被认可的,才是有价值的。一旦有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就会有强烈地不被接纳和认可的感觉。
因此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人生,区区一个睡眠更应不在话下,但人生浩瀚,你能控制的部分寥寥无几。
- 熬夜的风险:2020年6月4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在Cell杂志发表论文[1],发现睡眠剥夺会导致果蝇的肠道内蓄积过量的氧化活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导致果蝇死亡,但只要中和掉这些活性氧,果蝇就算不睡觉也能存活。
睡眠是神经元活动的结果,因而多数人认为睡眠剥夺导致的死亡也应该是大脑功能受损的结果。这项研究却发现睡眠不足是通过肠道中ROS的累积来导致死亡,而且这种死亡可以通过中和活性氧(给予抗氧化剂)得以避免。
实验过程如下:
1.严重的睡眠剥夺会导致死亡:研究发现,果蝇不睡觉10天左右死亡率会上升,并且在20天内全部死亡。
2.果蝇在死亡时,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果蝇的组织无损伤,但肠道里充满了ROS,而且睡眠剥夺持续越久,ROS累积越多。
3.这是果蝇独有的现象么?研究者又选用小鼠重复试验过程,同样地,不睡觉小鼠的肠道(包括大肠和小肠)内ROS水平上升,但在其他器官中无此发现。
4.ROS累积与果蝇死亡的关系?果蝇在不睡觉的第10天,肠道里ROS水平达到高峰,这是细胞损伤的标记,研究者同时发现DNA损伤、压力颗粒和细胞凋亡同时存在。有趣的是,如果让ROS升高的果蝇继续睡觉,果蝇就能活下来,而且肠道内ROS水平会恢复正常。
5.给予抗氧化剂可以拯救果蝇。研究者给予不睡觉果蝇有效的抗氧化剂,包括褪黑素、硫辛酸和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实验结果发现可以逆转果蝇的死亡。
当然这也仅仅是果蝇和大鼠的试验,能否适用于人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如何减少熬夜的影响:当然是尽量不要熬夜,没有什么方式能真正缓解熬夜带来的伤害。
- 并不推荐长期使用褪黑素:
回答作者:曲晓峰
减少熬夜损害的方法:
- 每天7-9点就上床睡觉,然后2-4点自然醒过来,享受安静高效的自我时间。
- 在工作期间,如果困了或者感觉眼、脑不完全顺畅,马上趴桌睡,5-20分钟都可以,醒来后继续工作。
- 个人感觉对缓解睡眠问题有帮助的行为和饮食习惯:
- 根据当日条件,日晒10~30分钟;
- 缓步行走30~60分钟;
- 睡前和/或起床后洗热水澡;
-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干净无异味(可以在无人时遥控或定时用紫外灯或臭氧杀菌);
- 根据需要,佩戴静音耳塞、眼罩;
- 保持衣物清洁无异味,每日更换;
- 保持床上用品的干净舒适,每周清洗,苯基消毒水杀菌并加多一次柔顺剂漂洗去味;
- 根据当日条件,吃少量蓝莓、少量樱桃、一两根香蕉;
- 尽量少喝,最好不喝咖啡、茶、可乐等兴奋性饮料,以及含酒精饮料;
- 适量多次喝凉白开,勤上厕所;
- 一日内低负荷多组次肌肉运动:
- 每次上厕所回来,蹲起/箭步蹲20~50个;
- 每次休息眼睛的时候,俯卧撑、俯身后抬腿。
- 有条件时,每周三次左右40分钟以上有一定强度的运动(游泳、跑步、排球、攀岩)或阻力健身;
- 多吃多种类的绿叶蔬菜,利于排便;
- 不暴饮暴食。
- 脱离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环境,例如,加班过多难以承受的、全天不见日光的出租屋、鼓励加班熬夜却又不允许在办公室睡觉的等等。
- 当自我感受不良时,及时就医,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要讳疾忌医。
转载请注明:WHO 将熬夜列为致癌因素,为何很多人明知熬夜危害还要熬夜?怎样熬夜能减少损害? - 助眠资讯